CDP最新警訊:再不減塑, 2050年全球5-10%溫室氣體會來自一次性塑膠
正在杜拜舉行的COP28,能否進一步限縮化石燃料的使用備受關注,而CDP也首度公布全球三千多家企業揭露的塑膠相關數據,若依目前生產狀況來看,一次性塑膠將成為2050年淨零途徑上的一大路障。
正當COP28吸引全球目光之際,碳揭露專案CDP(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)也在日前公布跟化石燃料產業關係密切的塑膠數據,並指出若是生產與使用速度維持不變,一次性塑膠的生產將在2050年成為全球5~10%溫室氣體的來源,將是達到淨零目標的一大障礙。
根據CDP在11月中首度發表的減塑報告,今年共有3,162家企業透過CDP平台揭露塑膠生產與使用的相關數據,大部分企業(88%)都已認知到減塑是重要議題,但仍有三分之一(32.5%)的企業並沒有擬定減塑相關目標。
「隨著塑膠消費的增加,預計到2060年,塑膠生產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將增加一倍,企業必須保持透明,並對塑膠污染和垃圾負責,」CDP 政策參與暨對外事務全球總監 (Global Director for Policy Engagement and External Affairs )貝塔奇(Pietro Bertazzi)説。
在2023年有超過23,000家企業,透過CDP揭露其環境影響的資訊,較2022年增加了24%,創下歷史新高。這個成立於2000年的非營利組織,也在今年開始要求企業報告其價值鏈中問題最大的塑膠(塑膠聚合物、耐用塑膠和塑膠包裝)生產、使用與垃圾處理。揭露資訊的三千多家企業,包括聯合利華(Unilever)、住友化學(Sumitomo Chemical)、強生(Johnson & Johnson)在內等總市值超過31兆美元的上市公司,涵蓋產業從電子、食品和飲料、到化學品和礦業等。
塑膠污染引發不同面向的風險。除了溫室氣體排放的問題之外,對生態的破壞更是嚴重,報告指出每年仍有1,100萬噸塑膠垃圾流入海中,危害海洋生物並破壞棲息地,微型塑膠也透過食物鏈對人體健康帶來負面影響。
塑膠帶給企業的財務風險
對企業也會帶來財務風險。報告評估,因為減塑已是共識,高達4,000億美元(12兆台幣)的石化和塑膠投資,將可能面臨成為擱淺資產的風險;此外,如果政府依據預估的塑膠垃圾量與回收率,要求企業支付廢棄物處理費,企業將會面臨每年高達1,000億美元的財務負擔。
這份報告發表的時機,不僅是在COP28登場之前,也是《全球減塑公約》(Global Plastics Treaty)在非洲肯亞首都奈洛比舉行第三輪(INC-3)協商之際。為了推動這個被喻為繼《巴黎協議》後最重要的環保條約,聯合國環境署(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,UNEP)在2022年成立了跨政府協議委員會(The Intergovernmental Negotiating Committee,INC),預計召開五次協商。
第三輪談判的重點,在於首度以「零草案文本」(Zero Draft)方式起草這份條約內容,意即把跟塑膠完整生命週期相關的議題,全面納入這個將具法律約束力的條約中,包括從塑膠生產、包裝、廢棄物處理、微塑膠、到塑膠替代品的獎勵機制等等,此外,也草擬將強制企業公司資訊揭露,作為國家監測和報告的工具。INC-3也決定INC-4將在2024年4月於加拿大渥太華舉辦,INC-5於2024年11/12月於南韓舉行。
98%一次性塑膠來自化石燃料,36%塑膠用於包裝
INC秘書處執行秘書(Executive Secretary of the Secretariat)馬圖菲利浦(Jyoti Mathur-Filipp)在接受《聯合國新聞》(UN News)的採訪時表示,98%的一次性塑膠是由化石燃料或原始原料製造而成,而全球最主要的一次性塑膠垃圾來自於塑膠包裝,所有已經生產的塑膠約有36%用於包裝,包括一次性食物和飲料容器,其中85%最終被丟到垃圾掩埋場,甚至成為有毒廢棄物。正因為如此,這份正在研議中的全球第一份減塑條約,也跟淨零與生物多樣性息息相關。
CDP也與全球48家資產超過3.5兆美元的主要金融機構,共同簽署了一封「致各國政府的公開信」,呼籲在《全球減塑公約》中,納入要求企業將減塑相關資訊揭露的強制機制。
「揭露對於實現公約目標至關重要,但必須強制揭露才會有效。 強制揭露可以防止漏洞,並確保政策制定者能夠獲得所需的洞察力,才能制定以證據為基礎、發揮影響力的政策,推動私部門採取行動,」貝塔奇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