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利代謝 40歲以後不該再吃的碳水化合物

來源:天下雜誌 / 圖片:Shutterstock / 作者:樂羽嘉 . 天下Web only

40歲以後為了改善、增進健康代謝,重視營養的均衡飲食非常重要,認識哪些食物會讓你昏昏沉沉、消化不良、能量降低也一樣有幫助。健康專家指出,有一種常見的碳,普遍出現於許多加工食品和飲料中,為了健康老化、增加活力,最好避開這種碳。

fries, 超加工食品, ultra-processed food

圖片來源:Shutterstock

美國營養師胡內絲博士(Dana Ellis Hunnes)表示,40歲以後最不健康的碳水化合物,是超加工碳水化合物。

胡內絲解釋,超加工碳水化合物對任何年齡的人都不好,更不用說40歲以上的人,因為這些碳水化合物「沒有營養益處,常常欠缺維他命與礦物質、抗氧化劑、抗發炎化合物」。

她說,這對代謝非常不好,因為它會使胰島素飆升,增加IGF-1,升高慢性病風險和體內囤積脂肪風險。

運動營養學家莫莉絲(Melissa Morris)同意胡內絲的說法。莫莉絲表示,不分年齡,最糟糕的碳水化合物是添加糖,在含糖飲料、垃圾食物、加工食品和甜點中都可以找到。

莫莉絲指出,添加糖會增加額外的卡路里,卻沒什麼健康營養素,飲食中過多添加糖會使身體發炎,影響免疫系統,增加許多慢性病風險,如心臟病、糖尿病。

除了這些類型的碳水化合物,胡內絲強調「我們最好盡可能吃最少加工的碳水化合物,像是自然未加工型態的全穀、堅果、種籽、豆類、水果、蔬菜。」

「這些不會傷害我們的代謝,也能抗發炎、富含纖維、幫助規律體重。」

加工食物如何影響我們的健康?

《細胞代謝》(Cell Metabolism)期刊一項研究比較超加工飲食與未加工飲食,對熱量攝取和體重增加的影響。這項研究以20位健康過重成人為對象,讓他們分別吃超加工食品和未加工食品,各14天,總計28天,一天三餐。這些餐點的整體熱量、脂肪、碳水、蛋白質、纖維、糖、鈉都均等,最大差別是熱量來源,超加工食物中有83.5%熱量來自超加工食物,未加工飲食有83.3%熱量來自未加工食物。
研究發現,吃超加工食品的期間,研究對象每天多吸收500大卡。超加工食品階段,攝取的碳水和脂肪增加,但蛋白質沒有增加,參與者平均重了2英磅(0.9公斤),而他們在非加工食品階段平均瘦了2英磅。作者的結論是,限制超加工食品或許是預防、治療肥胖的有效策略。

《BMJ》期刊另項研究以10萬名法國成人為對象,紀錄5年,發現食用更多超加工食品者,罹患心血管疾病、冠狀動脈疾病、腦血管疾病風險較高,經調整飲食營養品質後,在統計上依然顯著。

如何認出超加工食品?

《英國廣播公司》提供5種辨識超加工產品的方法:

1. 成份列表很長一串,尤其包括一些只會使用在工廠產製食物的成份,可能就是超加工食品。拉斯綽羅教授(Maira Bes-Rastrollo)指出,包含超過5種成份的產品,就可能是超加工食品。
2. 無法辨識的成份,可能是添加物。它們多數安全,但可能有少許負面效果。
3. 高脂肪、高糖、高鹽是超加工食品的常見特徵。
4. 保存期限很長的「新鮮食品」,可能代表有防腐劑。像培根等部分含防腐劑的食物並非超加工食品,但培根也並非「超加工食品」臘腸的健康替代品(臘腸添加成份更多,在工廠有經過多一道程序處理)。確認食品標籤上有沒有苯甲酸鈉、亞硫酸鹽、硝酸鹽、BHA和BHT。
5. 鋪天蓋地的行銷與宣傳。通常沒有人會高調行銷真正天然的蘋果或梨子。

哈佛大學在官網列出簡單表格,協助民眾辨識加工食品。以玉米來說,加工後是罐裝玉米,超加工狀態是玉米片。以蘋果來說,加工後是蘋果汁,超加工後是蘋果派。用馬鈴薯來說,加工後是烤馬鈴薯,超加工後是炸薯條,依此類推。

(資料來源:shefinds、BBC、heath.Harvard.edu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