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弊食品1/歐洲最大食安危機! 藏在冰品與泡麵的毒「已入侵台灣」
2020年9月,歐洲超過20國都發生致癌物「環氧乙烷」超標事件,釀成史上最大的食安回收事件,台灣近兩年已查獲冰淇淋藏「環氧乙烷」,今年4月食藥署公布邊境抽驗結果,赫然又見致癌物「環氧乙烷」,藏在韓國農心精燉牛骨拉麵所附的乾燥青蔥中,台北市衛生局昨(24)日更在全聯抽驗到2款進口泡麵殘留「環氧乙烷」。為何進口食品不時出現禁用的殺蟲劑?
近年來台灣屢屢在進口食品中查驗出「環氧乙烷」,包含2021年底GODIVA的6種口味冰淇淋、2022年6月Häagen-Dazs預防性暫停販售6萬公斤的冰淇淋,去年6月至今更查獲27件日韓等進口泡麵都含有「環氧乙烷」,顯示已入侵台灣!
其中泡麵違規品項較多,去年6月底起,發現第一批從韓國出口的泡麵配料包檢出「環氧乙烷」後,陸續檢出日本、菲律賓、越南、印尼等進口泡麵含環氧乙烷,其他還有巴西、印度等進口調味料,至今總計33件「環氧乙烷」違規商品,其中泡麵就佔27件。
台北市衛生局昨(24)日更公布抽驗出2款泡麵檢出殘留「環氧乙烷」,分別是在全聯抽驗到的「檳城阿來白咖哩麵」以及宇林興業有限公司抽驗到的「Indomie特色雞肉風味湯麵」,衛生局已要求同批號產品全面下架。
營養師程涵宇表示,「環氧乙烷」是一種人造化學品,可用於食品中作為殺菌劑和殺蟲劑,如果長期大量暴露會危害神經系統,近年來「環氧乙烷」致癌的證據越來越多,因此國際癌症研究協會(IARC)將「環氧乙烷」列為一級致癌物。美國衛生與人群服務部(The Department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,DHHS)也確認「環氧乙烷」是一種已知人類致癌物質。
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也表示,「環氧乙烷」大多為工業製造氣體,主要用於設備消毒,例如醫院消毒醫療設備就常常使用,也有食品公司會用來消毒器具。顏宗海說,此外,「環氧乙烷」已被世界衛生組織認為是一級致癌物,若長期接觸可能增加血癌、乳癌風險,也可能造成中樞及周邊神經病變。
因此歐盟自2005年起食品中禁用「環氧乙烷」,也不得將其用於殺蟲劑;日本、韓國也都禁用;台灣不只禁用,商品甚至不得檢出任何殘留。
為何進口食品會出現禁用的殺蟲劑?主要原因是印度、加拿大和美國等國,允許農業使用「環氧乙烷」作為燻蒸劑,用來殺死儲存農產品上的害蟲、細菌、黴菌等,因此,近年來接二連三的「環氧乙烷」事件,便是由此而來。
2020年9月,歐洲許多國家發現印度產芝麻中的「環氧乙烷」殘留量超標,歐盟因此針對市售商品展開大規模監測,包括奧地利、芬蘭、法國、德國、愛爾蘭、義大利等近20國皆受到波及,例如麵包、醬汁或其他含有芝麻的食物等陸續被回收下架,是歐盟史上最大的食品回收行動,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。
這場風波持續至今,主要是許多農產品都使用過量「環氧乙烷」燻蒸,例如泡麵中附的調味包中的胡椒粒、或配料包中的青蔥等。
另外,在食品業中常作為增稠劑使用的刺槐豆膠,運用在冰淇淋中,可以維持蓬鬆綿密的口感,而原料刺槐豆仁或刺槐豆同樣是以「環氧乙烷」燻蒸,因此造成GODIVA、Häagen-Dazs等知名冰淇淋品牌中鏢,當時歐盟針對刺槐豆膠相關製品進行檢查,在數百件的抽驗中,發現有近1/3的冰淇淋「環氧乙烷」超標。
由於各國對「環氧乙烷」的使用範圍與用量皆有不同規範,導致進出口食品遇到不同檢驗標準。歐洲執行委員會(European Commission)為改善過去因「環氧乙烷來源不明」所造成的執法困難,歐盟委員會推動修法,無論原產地如何,食品添加劑中都不能使用「環氧乙烷」,且殘留量需在0.1mg/kg以下,新法已於2022年9月開始實施。
針對「環氧乙烷」,消基會董事長吳榮達呼籲政府應加速抽驗全國相關產品及原物料,建立檢驗結果資料庫;其次,邊境檢驗應增加檢驗進口香辛料,或要求進口業者提供證明,才允許輸入。
消基會並建議各食品業者落實管理,例如刺槐豆膠、關華豆膠等是國內的合法添加物,可作為黏稠劑或乳化劑使用,但製程為低溫高壓的環境(如冰淇淋等),可能會因氣體揮發不完全導致殘留,應視適量使用。
國內產品不得檢出「環氧乙烷」,行政院消費者保護會也曾抽驗市面上可能殘留「環氧乙烷」的商品抽驗,結果並未檢出;但消基會卻檢驗出一款印度咖哩粉含有「環氧乙烷」,顯示能有違規產品存在於市面上,目前國內僅針對進口商品抽驗,尚無針對國產商品的檢驗規定,對此,食藥署回應,已經開始研擬未來「環氧乙烷」相關產品檢驗流程,盡力把關國人的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