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飲食必修課——讀懂營養標示

來源:Health2Sync / 圖片: Health2Sync / 作者:Health2Sync

走進便利超商或各大超市,隨手拿起一袋麵包或水果,上面一定都會印有「營養標示」的表格。雖然標示營養成分制度已經實施多年,但您真的有每次都仔細讀過標示上的文字和數值嗎?是否曾實際計算每份食品含有的營養素呢?

其實,「營養標示」不僅能讓消費者能了解食品中所含的營養成分,更能有效幫助您規劃及管控飲食的攝取喔!尤其對糖友來說,醣類的攝取量控制非常重要,必須了解食物種類的分類和醣類的代換,而「營養標示」除了可以提供相關資訊外,還能增加食物在選擇上的多樣性。

看到這裡,您是不是也很訝異小小的「營養標示」竟然有這麼有用?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讀懂它吧!

認識營養標示

營養標示的目的在於讓消費者了解食品的內容物組成,主要項目包含:食物的熱量和三大營養素 (碳水化合物、蛋白質和脂肪) 的含量。而對於健康有疑慮的物質(如油脂中的飽和脂肪、反式脂肪、碳水化合物中特別添加精緻的糖和鈉) 和食品額外宣稱包含的營養素 (如高鈣、高鐵),也皆須分別明確標示出含量。

營養標示的常見格式

目前市面上常見且合乎規定的營養標示格式有兩種:

健康飲食必修課——讀懂營養標示-1.png

看懂營養標示3步驟

(由圖說明)

步驟 1: 確認每一份的重量和每份的營養素

步驟 2: 確認「本包裝含有的份數」,決定要吃多少的量

步驟 3: 算看看,如果想吃兩份:

熱量 = 201 x 2 = 402 大卡

蛋白質 = 2.8 x 2 = 5.6 公克

脂肪 = 10.0 x 2 = 20 公克

碳水化合物 = 25.1 x 2 = 50.2 公克

鈉 = 186 x 2 = 372 毫克

健康飲食必修課——讀懂營養標示-2.png

✭ 提醒您: 營養標示中的「碳水化合物」就是醣類,包含了食物本身天然的糖和為了增加風味額外添加的糖。所以營養標示中的「糖」指的就是額外添加的糖,已經包含在碳水化合物中,在計算醣的攝取量時不用再另外加上去。 目前世界衛生組織建議額外添加的「糖」量應控制在總熱量的 5%。以一天攝取 1800 大卡來說,額外添加的糖量建議不超過 22.5 公克。